幾天前才前往財政部與張盛和交換意見,達成所謂『共識』,然數天後巢運人士形同立刻被摸頭打臉;因為據聯合報系報導,財政部版房地合一新制版本出爐,表面上新版本有若干保障自用的精神,但無兩年內加重課稅及累進稅率的設計,而且看來看去都像是減稅,甚至是向既得利益勢力妥協、讓步。
當然,財長張盛和或許是想先求有再求好;但以立院目前生態,想在明年上路,恐怕還有很多但書,甚至難關。而且如果真的就這樣過關,炒房稅負減輕還在其次,真正問題仍在於留下諸多漏洞,讓有心人士可以繼續鑽,幾乎喪失抑制投機的功能。
根據報導,財政部拍板的房地合一稅,最後採單一17%稅率,兩年以上所謂長期持有另有減徵設計,最高可減徵80%等於實質稅率不到3.5%;先前引發討論的免徵額則是如先前所傳的2千萬,不過限一戶一屋且須持有滿五年。換屋比照現行土增稅之退稅機制,換大房免稅,賣大換小則按比例退稅,配套措施則是奢侈稅退場,土增稅維持現狀,適用範圍僅限實施後往前推五年所取得的房產。綜合以上,巢運及學者的兩年內加重課稅及累進課稅等建言,張盛和看來是當耳邊風,有聽沒有到。
平心而論,房地合一課稅按照交易實價價差課徵利得稅,和現行按土地公告現值課土增稅,房屋評定現值課財產交易所得相比,仍是改良革新。然而財政部版本沒有設計累進稅率、採分離課稅,且仍設免稅門檻,這些仍是住展房屋網企研室不予認同處。不過形同減稅這部分,則完全符合本室先前預料。
因為開徵三年多的奢侈稅,不論賺賠都課10~15%,這確實不合理,也一竿子打翻全台購屋者,有待商榷,但某種程度確實達到扼制短線炒作的效果。而房地合一上路,奢侈稅退場後,是交易有利得才課稅,且稅率最高也不過17%,這當然形同減稅。
- Feb 10 Tue 2015 08:06
房地合一官方版出爐 炒房者將重起爐灶
- Feb 09 Mon 2015 08:03
企業最愛!北市內湖區連兩年蟬聯廠辦王
226億廠辦交易規模,多元產業進駐,內湖區連兩年蟬聯廠辦王
景氣回溫,連帶使得不少有擴廠、擴編需求的企業進行營運總部購買,或轉換辦公地點。新光集團旗下新壽,為活化資產實現獲利,近日公告以每坪45萬,出售內湖大樓給網路遊戲公司遊戲橘子做為企業總部。除再次突顯內湖等同企業總部首選區域外,也顯示了遊戲軟體產業向內湖群聚的趨勢,像例如韓商聯加Line Taiwan、戲谷和信超媒體、華義國際等都在內湖。而據信義全球資產彙整重大交易發現,內湖區和汐止區是近兩年廠辦交易熱點,不過,投資型大買家縮手,連帶影響十億以上、3000坪以上的大型交易減少。
信義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彙整近兩年2013-2014重大交易發現,以交易地區來說,2014年廠辦交易地區前三名分別為內湖40.8%、汐止25.9%和竹北14.8%,而2013年則以內湖28.6%、汐止17.9%和三重10.7%最為熱門。不難發現內湖區和汐止區連兩年都是主要交易地區,並且交易比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,近兩年光內湖區就有近226億元的交易規模。
再以交易面積觀察,2014年廠辦交易以500-1500坪最多、占總交易超過三成,3000坪以上的交易最少,僅占不到一成;與2013年相較,500坪以下約等同單層廠辦、500-1500坪約等同2-3層廠辦,和1500-3000坪約等同半棟廠辦以下的交易都有成長,反而3000坪以上約為整棟辦公、企業總部規格的交易大減、有超過兩成跌幅。
而以交易金額來看,2014年的市場交易有超過四成集中在三億以下,大於十億的大型交易則僅占不到一成7.7%。比較兩年間的變化,不難發現十億以下的廠辦交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,但十億以上的大型交易,則大幅減少,推測因壽險公司近年受法規諸多限制,而對廠辦「出手」較少有關。不過,信義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經理王維宏指出,廠辦市場原就以自用客居多,近來景氣回暖,也聯帶帶動更多有擴充需求的自用買方置產。
信義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經理王維宏表示,到內湖找廠辦的買方,過去包括貿易、娛樂和科技公司等類型;比較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有越來越多遊戲軟體公司選擇內湖;而旅遊、生技產業公司的持續進駐,也吸引更多相似產業匯聚。另外,西湖段因為鄰近捷運站,上下游廠商聚集,客戶、資源現成,也吸引不少買方,來此尋找。
- Feb 08 Sun 2015 09:01
交屋潮後!1月雙北市房市快速回歸基本盤
年底交屋潮過後,1月雙北市房市回歸基本盤,台北市1月減19.9%,新北市月減17.6%
2015年1月台北市各行政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合計為2,448戶,月減19.9%,年成長率也衰退23.5%。交易量排名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中山區366戶、士林區361戶以及內湖區280戶。
黃舒衛表示,2014年底交屋潮的影響,帶動主要都會區整體量增3成,但交屋潮結束後多數都會區將回歸基本面,其中,台北市量縮2成,12個行政區僅士林區有社子島區域中正路上的「渼士林」等新屋交屋因素,成為唯一較上月逆勢增長6成的區域。不過,黃舒衛分析,以2014年平均單月交易量為2,669戶相比的話,顯示2015年1月買氣仍是相對低迷的狀態。
黃舒衛認為,房地合一稅改草案尚未定案之前,房市買氣難回升,買賣雙方皆呈現各自觀望的氣氛濃厚,若政府能盡早確定房地稅改方向,民眾才能有所適從,房產市場也才有機會加速調整。
黃舒衛表示,1月新北市建物買賣移轉量為4,571戶,自2014年底交屋潮之後,月減17.6%,年成長率也衰退23.9%,其中交易量熱區排名前三的淡水區、新莊區與中和區,仍持續蟬聯,以整體交易量觀察,與2014年平均單月為5,035戶比較,與台北市同樣呈現相對低檔的情況。
黃舒衛分析,新北市購屋熱區除了新屋交屋量大的淡水與新莊等區之外,板橋、中和、新店與汐止等區與台北市僅一橋之隔,兼具通勤時間短與生活機能,因此交易量能相對穩健。
- Feb 06 Fri 2015 07:58
樂觀預估!2015買賣移轉量預估較2014成長10%
2014年全台移轉量32萬棟,12年最低,稅改未明、屋主心態高,台北市及南市1月移轉量下滑
內政部2015年2月2日公布2014年全台買賣移轉量,全年總量320,598萬棟,為2002年以來新低紀錄!全國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張瀞勻指出,2014年房市在九合一選舉干擾之下,打房動作越演越烈,使得買賣雙方觀望,2014年買氣停滯,而2015年1月29日財政部丟出新版房地合一改革方向,將累進稅率改為單一稅率17%,且僅針對有資本利得部分課稅,相對於不管賺賠都課稅的奢侈稅而言,更能實現居住正義,若三讀通過,2016年上路,預計2015年賣方降價出清,買方及早承接,則2015年買賣移轉量預估有機會成長10%,來到35萬棟!
觀察2014年全台買賣移轉量,年減率達13.8%,交易量比2003年SARS恐慌、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和2011年奢侈稅還減少約2-5萬棟,整體房市交易低迷;而統計2014年全台縣市買賣移轉量,西半部除了新竹縣、苗栗縣及金門縣交易量成長4-12%以外,東台灣宜蘭縣移轉量表現亮眼,在低迷的房市中,交易量成長8.9%。
而台北市和台南市2日也公布2015年1月買賣移轉量,台北市買賣移轉量為2,448棟,月衰退率19.9%,前三名依序為中山區366棟、士林區361棟及內湖區280棟;台南市移轉量則為1,705棟,交易熱區為:永康區355棟、東區205棟和安平區147棟,整體房市不如先前預期買氣回升,張瀞勻推測,九合一選舉落幕後,雖然遞延性買盤出籠,但屋主心態仍高,對價格認知差異過大,雙方僵持不下,加上1月稅制改革尚未明朗,若依財務部拋出的新方案,年後買氣可望回升一至二成。
全國不動產總經理石吉平分析,2015、2016兩年房市仍受到總統大選及房地合一干擾,但綜觀國內外經濟,美國因油氣開採技術創新,造成原油產量不斷增加,供過於求的情況下,油價直直落,而台灣仰賴進口能源,近期油價下跌,製造成本也隨之下降,民眾可支配所得增加,大環境經濟前景穩定復甦,促進GDP提升,對於台灣房市有正面的加乘效果。
談及台灣房市,石吉平指出,整體經濟成長對於房市將注入正能量,但房地合一改革仍是民眾買賣房屋的關鍵決策點,在財政部日前拋出的改革新方案後,不僅與營所稅採用同一稅率17%,能有力地防止投資客利用人頭公司炒作房市,且一屋免稅及長期置產優惠稅率、並可望同步停徵奢侈稅,咸信將帶領台灣房市走向更健全發展。
- Feb 05 Thu 2015 07:56
頂樓加蓋違法嗎?
文/住展雜誌】頂樓加蓋是台灣房地產獨有的產物,早年公寓大廈的頂樓住戶未經樓下其他住戶同意,擅自占用屋頂平台搭蓋違建之情況甚為普遍,消費者如果要買「頂加」的房子,必須先對頂加的法律關係有所了解。
首先,屋頂平台為公寓大樓之共用部分,私人占用屋頂平台搭蓋的建物,一定是違建,沒法登記產權,對屋頂增建物僅能取得事實上處分權。
擅自占用屋頂平台搭蓋違建之情況甚為普遍。示意圖
頂加是否有約定專用
同棟社區的住戶們可以約定屋頂平台是否讓人有使用專用權,因此,當你買的房子附帶有頂加時,你可以要求賣方說明「頂加」是否有約定專用權,以免事後如果其他住戶對屋頂平台主張權利,該「頂加」屋即有遭拆除之風險。
其次,在房屋現況說明書上面,都會有一欄「增建部分是否曾經其他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主張權利或曾發生爭議」,賣方必須詳實勾選「是」或「否」,因為屋頂平台是否有約定專用權,是否曾經其他住戶主張權利或曾發生爭議,這是房地產交易上的「重要資訊」,會影響買方締約的意願。
留意頂加約定條款
有些賣方為規避責任,會在買賣契約書中約定:「本買賣標的物如有未依法申請增、加建之建物,買方充分認知有被拆除或其他危險,並願於交屋後承擔一切責任。」,買方如果簽了字,顯示買方對於所買受之頂加部分係屬違建應已認知,並願承擔被拆除之危險,日後自不得以此為由而主張賣方應負擔物之瑕疵擔保責任。
- Feb 04 Wed 2015 07:54
新低警訊?2014移轉驚險守住32萬棟,近12年以來新低量
新低警訊?2014移轉驚險守住32萬棟,近12年以來新低量
【MyGoNews蕭又安‧方暮晨/綜合報導】內政部2015年2月1日公布2014年全年買賣移轉棟數,結果買賣移轉棟數驚險守住32萬棟,但仍創下SARS以來的新低量,內政部統計2014年買賣移轉棟數為32萬598棟,略高於2002年的32萬285棟,從奢侈稅上路以來買賣移轉棟數已經連續4年低於40萬棟,一連串的房市管制與稅改政策,已經讓房市交易量由熱轉冷。
2014年先是受到房地合一政策影響,加上下半年選舉造成部分買氣觀望,房市交易量能萎縮,所幸2014年底前出現一波新案的交屋潮,加上來年的公告土地現值持續調漲,12月買賣移轉棟數重回3萬棟,是最近7個月以來表現最佳的一次,讓全年的買賣移轉棟數能夠驚險守住32萬棟。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2014年的房市買氣表現仍是「北冷南溫」,台北市、新北市與桃園的移轉量,年減約14%~25%,不過台中、台南、高雄僅減少約11%~12%,顯見即使在政策未定與選舉的干擾下,大台北與桃園以外的市場,因為房價水準相對較低,房市交易量表現較為平穩。
2014年表現交易新北市衰退幅度最大,年減約25%,其次則是台北市移轉量年減約19%,在六都之中以雙北市的衰退幅度最大,雙北市成為房地合一政策下的房市重災區。
曾敬德指出,2014年受到政策等干預影響,交易主要以自住買盤為主,因此32萬棟應該就是基本的移轉量能,2015年展望則看「房地合一」的政策方向與進度而定,倘若能夠方向較為確定,甚至是盡早定案,買賣雙方都能夠理性因應,則交易量能有機會從32萬棟觸底反彈,但因為下半年還有選舉等因素干擾,房市也不易有太過激情的表現。
- Feb 02 Mon 2015 08:03
「少賺、早跑...」 買家緊抓屋主心態進場吧!
管選舉已結束,但房地合一未定,加上土地公告現值紛紛上調,市場觀望氣氛仍濃厚。根據永慶房產集團資料顯示,去年12月的購屋動機,台北市自住型買盤高達72%、新北市則是67%,專家表示,投資置產族群購屋信心普遍仍低迷,價格修正已成為能否成交的關鍵,而目前對於買方來說正是進場的好時機
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,觀察12月的購屋動機,北市中心以換屋與投資置產並列第一,佔比均為27%,首購佔比25%,市中心投資置產有回籠跡象。至於市郊區則是換屋居冠,佔比38%,首購佔比34%居次,合計自住型買盤高達72%。至於新北市,首購仍是市場主力,12月佔比36%,換屋佔比則為31%,自住客合計佔比67%,投資置產佔比僅19%,交易持續低迷。
黃舒衛表示,由於台北市中心具備地段、交通優勢,抗跌保值特性明顯,加上多屋族屋主開始資產調整,價格彈性空間增加,讓12月投資置產比重略為回溫,但台北市郊、新北市的置產族群購屋信心普遍仍低迷,顯示民眾對於未來充滿不確定性,不敢輕易入手。
再觀察近2年成交行情變化發現,雙北市102年低於行情5%以上的佔比都在1成以下,但是今年卻持續上揚,北市103年Q4低於行情5%以上比例為15.4%,從102年Q2以來逐步增加,比102年Q2的6.5%大幅增加了8.9%,而新北市也是類似的狀況。黃舒衛分析,政府持續管控房市,房市氣氛從觀望轉向悲觀,屋主心態也開始鬆動,積極出售且「少賺、早跑」的趨勢開始出現,讓價求售的的情況屢見不鮮,顯示價格修正已成為能否成交的關鍵。
黃舒衛也建議,目前市場待售量大增,獲利了結的心態逐漸發酵,屋主心態勢必作調整,建議屋主提早展開汰弱留強的資產安排,避免自身資產受到稅負增加而造成損失,同時,對於購屋族來說,現在選擇性大增,加上房價盤整修正之際,也正是進場的最好時機。
文章出處:https://tw.house.yahoo.com/news/%E5%B0%91%E8%B3%BA-%E6%97%A9%E8%B7%91-%E8%B2%B7%E5%AE%B6%E7%B7%8A%E6%8A%93%E5%B1%8B%E4%B8%BB%E5%BF%83%E6%85%8B%E9%80%B2%E5%A0%B4%E5%90%A7-093800138.html
- Feb 01 Sun 2015 08:01
購屋貸款年增跌破4%
房市去年底旺季不旺。中央銀行27日公布2014年12月全體銀行購屋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統計,餘額仍是繼續雙創新高,但購置住宅貸款餘額5兆8,670億元,年增率較去年11月更低,僅3.9%,跌破4%,已是連續四個月呈現下滑。
銀行房貸主管認為,12月原本應是房市交易旺季,但繼去年11月因九合一選舉干擾而市況冷清,去年12月仍無起色,旺季不旺凸顯房市警訊,「過去11、12月的購屋旺季都很熱,月增餘額很明顯,去年真的冷清不少」,觀察房市偏觀望,主要還是受房地合一課稅及實價課稅的政策不確定性衝擊。
根據央行統計,去年12月房貸餘額月增餘額261億元,僅比前一月的237億元略高,年底購屋旺季效應有點不給力;至於八大公股行庫承做首購族的「青年安心成家方案」餘額為4,062億元,月增69.12億元,較前一個月增加20億元,顯示房市由首購族撐盤愈來愈明顯,投資客持續退場。
銀行主管表示,三大機構的央行、財政部、金管會,聯手打房效果持續發酵,在房地合一課稅及房市管控措施進行下,銀行也持續提高風險管理,造成房市偏觀望,旺季不旺的效應愈來愈明顯,短期內還看不到翻身的跡象。
文章出處:https://tw.house.yahoo.com/news/%E8%B3%BC%E5%B1%8B%E8%B2%B8%E6%AC%BE%E5%B9%B4%E5%A2%9E%E8%B7%8C%E7%A0%B44-215036697--finance.html
- Jan 31 Sat 2015 07:57
未交屋 了解權配狀況 以免誤觸地雷
打著「到站即到家」口號,捷運宅多年來一直是房市的「東方不敗」,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,過去標售的捷運宅已有5棟單價飆破百萬。儘管目前受「美河市」效應影響,讓捷運聯開案進退兩難,但房仲業者認為,捷運宅的交通便利性及房價「易漲難跌」優勢,仍將是市場熱門商品。
雖然捷運聯開案風波不斷,但北市捷運宅身價仍持續上漲,其中,東門站捷運宅「京華苑」在2009年5月釋出20戶標售,標脫金額為每坪72∼88萬元;但根據實價揭露資訊顯示,2013年4月高樓層14樓在拆算車位後已漲到一坪162.6萬元,是目前單價最高的捷運宅,相較5年多前標售價已大漲逾8成。
另外;永春捷運站的「EAT」,6樓12.5坪小套房在2014年5月的成交單價來到140.7萬元,更較預售時飆漲數倍;南京三民站的「台北摩根」,2009年標售時標脫金額為每坪53∼58萬元,實價揭露2014年5月7樓以每坪102.9萬元成交,漲幅也近1倍。
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表示,雙北市捷運宅因擁有到站即到家的優勢,加上周邊生活機能完善、出租容易,深受自住客、投資客喜愛,房價易漲難跌;若以實價揭露資料來看,已有「京華苑」、「EAT」、「台北摩根」、「藏富」及「新東京宅」等5棟捷運宅,實際成交單價破百萬大關。
儘管捷運宅有諸多好處,但目前部分捷運聯開案受「美河市」爭議波及,權益分配卡關,恐影響到消費者交屋的權益。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認為,對買方來說,能不能如期交屋是最基本的要求,尤其權利的不確定性,若還要經過仲裁甚至訴訟程序才能解決,往往曠日廢時,還有可能拖累建商財務,的確會使購屋風險升升高。
他建議買方,購買這類聯開預售案前,應先向主管機關求證權益分配的處理狀況,以免誤觸「地雷」,但若已交屋則權益分配之爭與買方無涉,並不需要特別擔心。
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捷運宅具備各種優勢,仍是大台北地區熱門的住宅產品。最近的爭議也不排除讓部分捷運宅價格鬆動,不失為「危機入市」撿便宜的好機會。
文章出處:https://tw.house.yahoo.com/news/%E6%9C%AA%E4%BA%A4%E5%B1%8B-%E4%BA%86%E8%A7%A3%E6%AC%8A%E9%85%8D%E7%8B%80%E6%B3%81-%E4%BB%A5%E5%85%8D%E8%AA%A4%E8%A7%B8%E5%9C%B0%E9%9B%B7-215036146--finance.html
- Jan 30 Fri 2015 07:54
房地合一竟然要用i-Voting決定?
選後再度面臨業者大力反撲,最糟情況將嘎然而止的房地合一課稅,看來又要面臨新的挑戰;因為根據26日工商時報頭版報導,財政部打算透過i-Voting決定這個新制未來的方向。據此,農曆年前可能來不及推出最後版本。
對此規劃,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完全無法理解!從最早柯文哲局處首長遴選,到後來公館徒步區存廢,i-Voting已經一再被證明僅供參考,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;畢竟網路世界仍存在高度匿名性,而且還要先登記才能投票,機制上都還有討論商榷空間。
再者,之前財政部自己才委外執行過正式民調,但到最後卻不公佈,住展企研室稍早已提出嚴正質疑,然後現在又要搞虛擬版調查?對官方來說,非正式、肯定不符隨機抽樣原則的網路調查,竟然比透過外包、專業機制執行的民調更具可參考性?這道理究竟何在?或者這是搞拖延戰術、消化預算,還是打迷糊仗?
更扯的是,上述消息曝光不到24小時,可能是受到外界質疑,張盛和馬上對外『澄清』表示,又暫不採用i-Voting,還說目前相關方案仍持續研擬規劃及蒐集外界意見中,等於是部內還未有任何確定方案。如果是這樣,那過去這一年來,財政部真的是在打稅改假球囉?實在很難讓人相信,推動該制到現在為止,竟然還沒有任何腹案!
毛內閣找柯P網路軍師上課一事,外界並不看好;認為有關軍公教退休18趴的不合宜制度,不但造成寅吃卯糧,更造成社會階級對立,是目前國內最大問題所在,然政府完全不思改變,卻只想到要刻意經營網民,根本是本末倒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