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前日營建署發布的今年第一季房價所得比略降,和隔日國泰發布第二季房價指數整體呈現下滑,可說是「相互呼應」。住展企研室也已分析指出,利率、資金走勢,乃至整體供需皆產生變化,才是房價開始出現鬆動的主因。 

至於政策打房,最多產生邊際效應、加重市場觀望氣氛,「效果」不如外界想像那麼大。但相較於央行及金管會針對房屋貸款部門的限縮管制,有關稅制方面的變革,其實不該以相同方式看待。 

當然,100年開徵的奢侈稅,確實打擊短線炒房。但近年得到更多民眾共鳴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,抑或囤房稅,則都該視其為制度健全化的必要過程,而非純粹打房。 

沒錯!房市長期存在短線炒作或置產節稅等行為,墊高房價讓真正有需求的購屋者,必須以不合理價位購入自用宅,有缺陷的稅制的確助紂為虐;但從制度面切入,交易或產權移轉時,以實際轉手價格(差)課徵資本利得或其他相關稅負,本應理所當然。 

然而,台灣現行制度拘泥於民生主義「土地漲價要課增值稅」的文字敘述,硬是把房與地的價格切開,但卻缺乏專業估價或價格揭露機制,加上一年才調整一次,產生稅基偏低及課稅空窗期,立委又通過二度將稅率大幅調降,漲價歸公精神反而蕩然無存! 

除此之外,持有稅問題更大。這部分將房與地分開課稅,癥結仍在地價與土增稅公告現值,三年才檢討一次,讓公告現值與市值落差愈來愈大,持有稅基當然偏低。 

房屋稅更扯,還在用73年的舊房屋構造標準單價計算;因此即便調整路段率也於事無補,和市值同樣出現極大落差。媒體指出台東老宅房屋稅比北市某些豪宅還高,或名車繳的牌照稅比豪宅繳的房屋稅還多等,雖然有些誇張,但和事實並無悖離。 

炒房若是一時,稅制扭曲恐是長期;所以財長張盛和有關「稅改繼續推動,不會因為房價鬆動而喊卡」的說法與態度,住展企研室給予肯定。同時還要呼籲,不只交易部分,產權移轉(贈與繼承)及持有稅部分也要一併檢討;更重要的是-呼籲各界別再把「不動產稅改」和「打(炒)房」相提並論,因為它是制度改革、健全化!

 

別再把「不動產稅改」和「打房」相提並論!

新聞提供:住展房屋網 www.myhousing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師房屋-大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