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隨著都市地區寸土寸金,買不起房造成民怨載道,有建商開始推出地上權住宅,打出市價6-7折價格吸引民眾購買,而5月於文山區推出的華固地上(租賃)權住宅,打出4-5字頭的價格,更是造成一日百組來客的熱絡景象,小坪數銷量更是號稱「秒殺」。 

而大安區年底欲推出兩個被媒體稱為「豪宅」的地上權住宅,一是座落於杭州南路、金華街口的案子,因地段貴,單價高,能否如文山區華固案般造成轟動?有待觀察,但真正可稱得上「豪宅」,且挑戰金字塔頂端客的,則是位於捷運忠孝復興站的地上權宅,每戶至少70坪,設定50年地上使用權,形同「買房不買地」,每坪估計上看150萬元,單戶總價破億元,是否會受好野人的青睞?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持保留態度。 

台灣地上權案多為設定於商業不動產,但商業不動產,由於標售的權利金與中國使用權土地相比,金額極高,因此企業須冒不小風險,利用商辦或是旅館等型態來增加獲利,許多公有閒置土地多以「唯利是圖」的取向發展,學校、公園等符合公眾利益的建物不被重視。 

但除了商業用途的地上權案,另一個被建商鎖定的目標則是興建住宅,雖號稱低於市價3-4成,但隨著國人傳統「有土斯有財」的土地使用權觀念,加上區段與坪數大小,有自住需求的民眾不一定會買單;而投資客更是精打細算,若沒有獲利空間,便敬謝不敏。 

地上權住宅設定持有年限的此種歪風,究竟是否吸引富人購買?以贈與來說,無法代代相傳,若轉手賣出,雖然低於市價七折,卻不保值,更別提付完鉅額購屋款,還須應付恐年年上漲的地租,卻無法享受土地增值的利益;而市場產生所謂豪宅的買氣又從何而來? 

由於近年贈與稅與土增稅大幅下修,以仁愛路上的「帝寶」為例,就紛紛出現許多親人間相互贈與轉讓的例子,許多台商被媒體稱為「披著鮭魚皮的鯊魚」,利用豪宅此般高總價的物件置產避稅,甚至連登記於第三地的公司法人也加入此行列,除了『順應潮流』堂而皇之的投資理由外,買房顯然是更多停泊海外的資金最穩定的停泊處。 

看到這裡,在高得離譜的大臺北房價,即便是較低價的地上權豪宅出籠,只要政府的產業政策及方向沒有具體變革,海外回流資金就還會湧向房市;只要依照現行稅基課徵,節稅漏洞就會繼續存在,同時繼續給市場投機者生存空間,如此,無怪乎房價長期易漲難跌!

 

地上權「豪宅」 富人是否買單?

新聞提供:住展房屋網 www.myhousing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師房屋-大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